书法家顾春阳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guchunya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顾春阳动态 正文内容
我的书法写生
2016-04-15    浏览(579)    作者:顾春阳    来源:书法家顾春阳 官方网站

孩提时,写一手好字的父母,有一天给我一本《龙门十二品》字帖,要我学着写,照着临,执笔,坐姿,研墨,展纸,这每个字眼就像是一个个沉甸甸枷锁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小小的毛笔怎么也不听使唤,总是和我闹别扭,结果是“大花脸”一个,真正的“黑手党”,弄得母亲又好气又好笑,常常邻居家的小伙伴,踢球的踢球,玩耍的玩耍,好开心,而我却在家“关禁闭”,好身委屈,和泪而坐,日复一日,渐渐的我喜欢上了写字,习惯了这一套,原因是许多人看了我的“作业”,都说:“像,不错,好”,孩子嘛,成功都是在掌声中得来的……

上小学的时候,我已是班里乃至全校里小有名气的“书家”了,时值文革,抄大字报是我展示“才华”的好机会,其实,后来才明白,只不过是矮子当中选将军,当时还觉得美滋滋的,老师上课时也常常走神,注意力全集中在老师板书写字的动作上了,老师一下课,我总是喜欢冲到黑板前,露两手临摹的功夫,同学们常常掌声一片,有时也惹来麻烦,有的同学打了小报告,被老师狠狠的批了一顿,当然,临得像是肯定的,从那时起我便隐蔽了许多,换一种玩法。记得从我们家到学校要穿过一片槐树林,沙质的小径,是我展示书艺的好地方,地作纸,枝为笔,好不畅快……,还有那黑板报、写春联,都是我战斗的阵地,神驰的乐园。

日子飞快流逝,到了高考的日子,我这个文科“捌腿子”,那年终于落榜了,抹泪当了装甲兵,由于有“一见一长”六个月的连队生活结束后,我被破调到军区机关,当上了电影放映员,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化兵,六朝古都金陵清晰的在我眼前,我像海绵一样扔到了书法的海洋里,书店、展览、笔会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,从而,也踏上了我一生中真正的书法写生征途。

书法和绘画一样也有一个写生的过程和环节,它是临摹古碑古帖,学习古人技法、研究书法史和书法理论,在当今书法信息收集,艺术导向,书法家的自身修养,以及考古发现等方面更为重要,也是新的写生课题,它的永续性和持久性对一个书家的日后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也继承传统、发展传统的基石和源泉。

一、池水尽汗

金陵是个大火盆,那鬼天气真热,本来就怕热的我,常常整天

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墨不尽笔不收,《麻姑仙》、《张黑女》、《召溪帖》、《三石》、《三希》等上百种名碑名帖,一一过堂,那汗沿着脸、颈、臂、手和笔一路滑下,进入墨池,那风景别有情趣,日后我戏称是桑拿房里的书趣,那段经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,经历了“手上功”的锤练。

二、废纸三万

机关的报纸是我练习的最好资源,那真是源源不断,滚滚而来,我的屋里就像是废品收购站一样,领导和战友成了我的义务收购员,报纸是他们赠送给我的上好礼品,“满屋尽是废报纸”,练习时,我先用清水写一遍再用淡墨写一遍,最后才用浓墨再来写一遍,一张纸三遍才弃之物尽其用,可谓是“三遍过后尽墨颜”,在实践中,我发现新报不如旧报,旧报纸吸水性强,表现力好,新报纸不入墨,但先用水写一遍,未干时就再用淡墨或浓墨效果特别好,到如今我看的旧报纸还舍不得丢弃。

三、不耻上问

许多时候,很多书友问我老师是谁,答曰,“都是都不是”,原

因只有一条,我拜访求教的名师太多太多,林散之、萧娴、钱君匋、启功等全国知名书家,大多数我都拜访过求教过,是一个真正的追星族。有时三一两语,有的则整日相随,记得九七年七月八日上午10:00许,我足足等了五天的时间,见到了启功老人,因老人有疾,只能见我二十分钟,向先生求问:圣教序临习应该注意什么?先生答曰,上下贯气,先揩后行,了了八字,为我的日后临写圣教,起到拨开去雾的功效。在我看来上问尤其重要,向高手名师求教方能得真谛,向专业人士求教才能少走弯路,走上正途,系统的求教就像病人求医一样,一是要求名医,不能求庸医,二是要求得真方,三是求得真药,并遵医嘱,当然,更要加之自身的锻练,才能早日康复。

四、面壁思过

我这里“过”有二层意思:一是过错,二是过程,凡事不妨来个回头望,经常找出自己的不足,寻求良方,这才是目的所在,我时常把不同时期的作业挂于四壁,一一对照,从中寻找出差异,在临  《道德经》的过程中,总不得法,总是不像,后发现赵揩的捺画是他一大特点,一波三折,十分优美,我就把捺画拿出来,单独临习,一段时间后有明显进步。俗话说,知己莫如己,只有自己发现自己过错,才会自醒自悟,从而,达到自治自疗。盲目的求教,只会误入岐途。

五、墨透纸背

许多年“力透纸背”这个书法术语一直困绕着我,有云:艺术之力,有云:巧力而已,有云:打比方等等,使我云里雾里,一头雾水,一次偶尔的试验,让我茅塞顿开,提笔重墨,笔不作纸,墨滴于纸,反纸而观,墨透于纸,思而又思,何为力透?明明是墨透纸背,我顿醒,原来,笔与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连,笔中有墨,墨中显笔,方得笔墨之效果,若笔中无墨,再用力也是徒劳的,笔无痕,墨无迹,反之,墨中无笔,尤如肉中无骨,谈何笔力,骨力!

六、指不沾墨

有段时间,多日故意不去提笔,将碑帖置于书案,或携于身边,有空就拿出,试目以视,用指画临,其曰“心临”、“指临”,省时,省功,又省墨,效果十分明显,其实,我们在“看展览,逛书店,看笔会”时是常用一手,既锻练了眼力,又锻炼了记忆力,有时,我既不看碑又不看帖,专想一个字造型结体,自己试作造型,然后,几天后再拿出大字典查阅,每每字典中字如同已出,难道有神通?大悦!有时就找出书法理论专著和评论文章来读,避而不练不写,特别想写字再动笔,那效果别有洞天。

七、视友为敌

书法写生中,与书友交流心得和探讨问题是一个十个有趣的事,有时各执一词,争锋相对,面红耳赤,不欢而散,有时赞许,点头,鼓掌,当然,事后我会细细品对方言语,加以验证和实践,并常常将心目中偶像的作品复印后贴在墙上,悬于案头,像模特一样,观赏、临习、思考、欣赏其优势,找出其劣势,避开其特势,加以模仿、追赶、超越,做到知已知彼,达到化敌为友,视友为我的目的。

八、行万里路

古人曰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我辈易而不易,易在如今“坐

地日行八万里”,不易在身不由己,事务缠身,现代人有现代的思路、心路和活路,我看一切随缘,不必学古人一册一囊,游历于山水之间,我看重实效,轻浮燥才有出路,有友云:艺术家是要慢慢养出来的,说得很好,很科学,后积而博发,根植于生活,根植于传统,根植于创新,艺术之路才会宽广,书山有路行为径,学海无涯勤做舟,路在我脚下,在我心中,在我笔下,一山一水,一步一景,都是我写生的对象,是我追逐的目标,艺术之路尤如梦里行走,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,人生的座标永远会向四方延伸,上上限和下下限只不过是方向不同而矣,没有方向永远归结于零。



标签:书法家,顾春阳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